比爾波特經(jīng)典語錄
來源:好上學(xué) ??時間:2023-07-24
比爾波特經(jīng)典語錄
1.對于城市中的人來說,置身滾滾紅塵浪滔天,每天面對無數(shù)欲望顛沛,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堅韌,遵循品德和良知,潔凈恩慈,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簡單的蘭花,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靜的山谷,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凈天地。
2.在凈土宗的修行里,我們只是念佛號,再也沒有什么了。我們用心去念。我們不出聲念,可是聲音卻完全是清晰的。當(dāng)我們聽到那個聲音的時候,就再開始念。如此周而往復(fù)。念沒有停止,心也沒有動。聲音升起來,我們聽著這個聲音,但是我們的心沒有動。我們的心不動,妄想就消失了。一旦妄想沒有了,就是一心在念,結(jié)果與禪是一樣的。禪意味著無分別。
3.而有趣的是,只有當(dāng)我們獨處時,我們才會更清楚地意識到,我們與萬物同在。
4.一個外國人在追尋隱士的路上,尋找到了這些空谷幽蘭的所在,他比我們更了解道與佛的區(qū)別和相同。喧鬧的世界里,什么是值得追尋的,什么是值得放棄的?幽蘭與俗人之間的取舍相差萬里。所以,他們才是幽蘭,所以他們綻放并不在意觀看。
5.在整個中國歷史上,一直就有人愿意在山里度過他們的一生:吃得很少,穿得很破,睡的是茅屋,在高山上墾荒,說話不多,留下來的文字更少—也許只有幾首詩、一兩個仙方什么的。他們與時代脫節(jié),卻并不與季節(jié)脫節(jié);他們棄平原之塵埃而取高山之煙霞;他們歷史悠久,而又默默無聞—他們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,是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社會中最受尊敬的人。
6.如果人靜,那么他們在哪里都能靜下來;如果人不靜,那么他們就是在這里也靜不下來。什么事情都取決于你自己。生命是短暫的,就像一道閃電,或者一個夢。八十年如云掠過。我們出生了,然后又死掉。但是在我們得到人身以前,我們還有另外一幅面孔——我們的本來面目。我們用眼睛看不到它,只能用智慧去了解它。經(jīng)中說“離相即佛”。我們都有佛性,我們都注定要成佛。但是成佛不是一兩天就能辦到的事情。你必須修行,然后才能覺悟到你的真性、你本來的面目。
7.夫幽蘭之生空谷,非歷遐絕景者,莫得而采之,而幽蘭不以無采而減其臭;和璞之蘊玄巖,非獨鑒冥搜者,誰得而寶之,而和璞不以無識而掩其光。
8.只要你不受欲望的困擾,只要你的心不受妄想左右,那么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,根本沒有什么區(qū)別。一旦你的心很清靜,你就能理解業(yè)。如果你種下佛種,你就會得到佛果。重要的是誠實。如果你不誠實,你永遠(yuǎn)也不會成就。你知道,我只是一個山人。我只是把話串在一起,它們并不一定有什么意義。
9.一切法門都適合。法無對錯。這只是根基的問題,也就是你在過去世的習(xí)性。一旦人們開始修行,他們就會認(rèn)為其他的修行方法是錯的。但是所有法門都是正確的。哪一種修行方法更合適,它取決于個體。
10.一切法門都是相互聯(lián)系的。它們彼此含融。它們殊途同歸。比方說,凈土法門包括律宗。如果你不過一種合乎正道的生活,你就不能念佛。凈土法門也包括禪。如果你不能一心,你也念不好佛。它與禪是一樣的。目標(biāo)是一樣的。法門就像糖。人們喜歡不同種類的糖。但是它只是糖。法是空的。
11.他的修行方法是持名念佛,念阿彌陀佛?!鞍浲臃稹钡囊馑际恰盁o量光佛”、 “無量壽佛”。爬過那么多座山,遇到過那么多隱士之后,我們終于慢慢地明白了“無量”的含義。
12.你不能只修行一種法。那是一個錯誤。法不是片面的。你必須修禪。如果你不修,你永遠(yuǎn)也不能突破妄想。你還要持戒。如果你不持,你的生活就會一團糟。你還要修凈土。如果你不修,你永遠(yuǎn)也不可能從佛哪里得到任何加持。你必須修所有的法。
13.這就像生火。你不但需要火種,還需要木柴和空氣。少了一樣,你就沒辦法生火。開悟也是一樣。它是一個體系。所有的法門都是相互聯(lián)系的。
14.他們中大部分是佛教徒,但也有很多是道教徒;大部分是和尚、道士,但也有很多尼師和道姑;大部分上了年紀(jì),但也有很多年輕人。他們都很清貧,但是他們的微笑,使我們覺得自己遇見了中國最幸福、最有智慧的人。
15.中國人一直很崇敬隱士,沒有人曾經(jīng)對此作出過解釋,也沒有人要求解釋。隱士就那么存在著:在城墻外,在大山里,雪后飄著幾縷孤獨的炊煙。從有文字記載的時候起,中國就已經(jīng)有了隱士。
16.在佛教里覺悟是主要目標(biāo)。在道教里,覺悟是次要的。覺悟以后你還要繼續(xù)修行,直到你逐漸地、非常自然地與道融為一體。
標(biāo)簽:比爾波特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