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樣
來源:好上學 ??時間:2023-07-23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父母對孩子的教育,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,為人父母者,著實不易。俗話有云,正人先正己,想要教育好孩子,就要一身作則,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。
家庭是最容易表露出習慣的環(huán)境,大人的習慣對孩子的影響,不僅是指孩子對父母的行為進行模仿,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習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觀念,久而久之,使孩子們也養(yǎng)成了這種習慣。
言教不如身教的觀點也在向家庭教育叫板,成人的言行不能一致,孩子自然不會乖乖聽話;成人無法接受孩子從外界帶來的新觀點,孩子也會不知所措。美國艾奧瓦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說,認為自己只靠說教而不以身作則就能教育孩子養(yǎng)成良好習慣的父母是在自欺欺人。
很多父母都愛對孩子說大道理。社會學家于海教授說,道理其實是非常復雜的,道理也未必真的能支配人的行為,否則的話,恐怕世上會出現(xiàn)很多完美的、全能的人。道理更不為孩子所理解,他們還沒有理解道理的資歷。這也就是說,只有日常的、潛移默化的、直觀的事物才容易被孩子接受,這其中,習慣教育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教育。如果父母一邊要求孩子好好學習,一邊卻自己打著麻將,那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。因此,以身作則,才是家庭教育中的關鍵。
于教授指出,中國人有很多可貴的好習慣,例如尊師重教,重視教育和培養(yǎng),中國人對于教育投資更是樂此不疲,但與此同時,教育觀念上的惡習也正在影響教育的結果。
言行不一,說教無理
如同前面所舉出的例子,父母邊打麻將邊教育孩子好好學習、天天向上,言行不一的教育的確是很難讓孩子接受的。尤其對于2-6歲孩子,他們的是非觀念尚未形成,只要父母的行為稍稍偏離的軌道,孩子對于事物的正確認識就會立即產生動搖。因此,當自己的壞習慣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來時,承認錯誤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,可是否能做到這一點,也就是以下的第二條觀念惡習所要講述的問題。
不平等的家庭關系
在許多中國家庭中,父母習慣占有和支配孩子,這就造成了家庭里的不平等關系;父母對孩子的占有觀點,會阻礙孩子的自信發(fā)展,也會讓孩子失去自主性。
現(xiàn)今社會,中國父母還是把對孩子的智力要求放在第一位,而智力要求的評判標準仍然是考試和成績。這使筆者想到本刊的主旨:多元智能,多元智能理論實際上也是要引導現(xiàn)代父母去挖掘孩子身上的個性特點,并且鼓勵孩子能發(fā)揮自己的長處和優(yōu)勢,這樣的教育觀念不應該留給大學的老師,而是應該從孩子一出生就貫徹到家庭教育中。如果孩子懂得每個人都有拿手的,但每個人都又并非全能的道理,他們就更能理解父母身上的缺點和壞習慣,從而達到揚長避短的教育效果。
放下架子,改掉陋習
由于父親和母親本身就來自于不同的家庭,所接受的教育不一致,他們所秉持的教育態(tài)度與教育方法也不盡相同。因此,夫妻雙方在相互溝通時,或與孩子溝通時,一定要注意放下架子,做到合情合理。
父母最好意識到成人的觀念更新總是沒有孩子快。因為成年人的觀念和思維模式已基本定型,對外界新事物、新觀點缺乏敏感性,而孩子接受新事物卻非常快,并且由于他們的思維沒有固定的模式,因此吸收的角度和表現(xiàn)出來的形式往往也會另成人大吃一驚。記得有位博主曾發(fā)過這樣一篇博文:我兒子居然在我的眼皮底下把電腦摸得滾瓜爛熟,可我卻一直沒有發(fā)現(xiàn)。可見,他們所掌握的新知也許是成人值得學習的。目前社會上流行小手拉大手的理念,也就是讓孩子來幫助大人改掉自身陋習,于教授對此深表贊同。
父母教孩子時,也應該重新審視自己,并力爭在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后,及時改正自身的問題,這樣的父母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則、言傳身教,真正的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。
編輯推薦:2012年小升初秋季點招特訓專題
標簽: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樣??